Product | 关于微信小程序说一些我的观点

09 Jan 2017

微信刚刚发布了小程序,四下都在讨论小程序的战略革新意义以及使用价值,我也说两句,嗯,本文主要从用户和开发厂商方面来讲,不谈微信战略层面意义。


其实很久以前很多厂商就已意识到本地 App 不是唯一的服务入口,而且也在尽可能地想办法让用户在不安装 App 的前提下就能体验到更多 App 般高质量的功能服务。

这条思路一般都是借助于 Web,比如手机浏览器可以把某网页生成一个桌面快捷方式,你就可以把他理解成一种免安装便可使用的 App,为什么这种方式没火?

一方面早期技术受限,比较突出的一点 Web App 推送服务难做,虽然现在有浏览器已经支持消息推送接口,但技术限制导致早期几乎没有开发者在 Web 这条路上做 App 式优化,有做 App 想法的,基本上都直接做 Native App 然后导流去了;于是现有产品的网页功能通常体验欠佳或者缺失,完全无法跟本地 App 比拟,于是没用户乐于用,也就没有形成用户习惯;因而极少厂商有动力在 Web 上为此优化,尤其是国内,用户没有使用习惯,用户量活跃度无法得到保证,还不如做 App,无法吸引厂商为 Web 而优化。

另外,2016 年 Google I/O 上有提到免安装直接使用 App 的概念,用于「试用」商店里的 App,但是不知道 Google 多久能兑现。

而把 App 功能集成到 IM 内部这一点,Facebook Messenger 几年前就已经做了,是以插件的概念在讲,插件安装后在手机上是一个独立的 App 存在,只是在 Messenger 内部也可以集中显示,伴随聊天的需要而使用。

而 Telegram 里的各种机器人其实也可以承载这样的功能。

但毕竟墙内以及本土优势,微信拥有庞大的线上用户量和线下资源,所以微信小程序一发出号召必定一呼百应。


(1)

依赖微信的用户可以在微信里体验到更多 App 般的服务,嗯,从此「万能的微信」。

小程序使用场景之一是你每天都花大量时间泡在微信里,那么顺手使用小程序的各种功能可比退出微信切换另一个 App 方便多了,从此你一用微信就停不下来,留在微信服务里就走不了了,这是微信乐意看到的。


(2)

大量微信用户可以更好使用只是「偶然」和「临时」需要的功能服务,而无需安装 App

如果并不常使用微信的话,使用某小程序要先进入微信经历漫长的启动再点小程序这个体验无疑是劣于原生 App,还不如就用系统层的 App。 但是会有另一种场景适用,比如国内各种线下商家此后开发小程序做服务,而且我与这些商家可能也就只有一面之缘,因为他们的查询-优惠-支付功能而装他们的 App 似乎太过了反正我也就用一两次,所以这时用小程序正好。之前微信服务号的使用场景就有这么一个啊,但体验不及一个类似于 App 的内置小程序流畅。 适用的线下场景可能有: 同城本地化服务(市政信息查询、交通信息查询、购物) 临时需求(查快递、查航班) 线下商家互动(商家优惠活动、餐厅点餐、KTV 点歌等)


(3)

传统 App 的安装成本高,小程序免安装扫码一下就能用

第 2 点的存在价值其实说明了当前系统层 App 的安装使用体验还很糟,留给了大家一种下载安装 App 非常折腾很有压力和负担的固有印象,比如国内 iOS 里连接 App Store 下载安装一个 App 的体验,经常下载等很久,或者压根连不到 App Store,或者安装过程中卡住;而 Android 更惨,App 安装体验最好的那个商店 Google Play 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当然以上应用安装体验之糟不一定是系统开发厂商的技术问题,与我国独有的网络状况也脱不了干系!


(4)

技术投入成本低,对小商家小企业友好;用户基数保证,传统 App 厂商拓展渠道

系统层的 App 开发维护成本太高,小程序则是技术实力薄弱投入低的小商家小企业的福音,且能在 1、2 描述的场景里生存下来。 而对于已有 App 的企业来说反而还要再多开花时间开发一个小程序版本,甚至改变用户系统,看起来是更加折腾了,然而由于我国确实不乏大量第 1 点所描述的使用场景,大量依赖微信的用户意味着多一个渠道多一个抢占用户的入口多一个商机多一种使用场景,多做一个小程序也就值得了。

然而,然而,然而我认为对传统 App 厂商来说小程序需慎用,否则极有可能得不偿失毁掉自家原有的 App 产品生态,陷入被动局面。

对于原来那些有用但用户没必要装的应用和服务你可以选择到「小程序」发展,然而原来那些非常有用于是用户不得不装的平台级产品你照搬到「小程序」就等于向微信磕头,原有 App 只等被卸载的命运,就目前所看到的好多微信群友已经开始卸载类似的平台 App 了,这是企业本来想看到的局面么?

所以移植小程序要三思,且决不能像 iOS 版 App 复制到 Android 上那样直接移植到微信里!


(5)

结合微信聊天、公众号文章上下文添加服务,无缝对接,弥补原有语境的功能缺失

与现有公众号上下文以及聊天上下文无缝切换,是小程序另一个使用场景也是优势。

比如公众号里聊到观光景点,那么立刻可以放一个小程序提供购票服务,跟朋友聊到空气质量,那么可以在对话里点开小程序立刻看空气质量指数,聊到吃饭就可以在对话里立刻打开小程序搜索餐厅。

类似结合语境提供服务的功能 Google 的 Allo 就有提供,但 Allo 是结合Google Assistant 和 Google Search 完成。

其实微信的封闭也就是为了酝酿这一天的到来吧。 毕竟留驻于系统层的 App 能不能与微信无缝交互得微信说了算,而众所周知微信的封闭,各种拦截不给跳转以及关系好的厂才给跳转权利等,所以传统 App 在微信里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于是渐渐地众人皆有其他 App 的服务在微信里使用起来不方便的感受,而这个不方便其他 App 没办法改变,只有微信自家的服务才可以打破僵局,那么就是现在的小程序(虽然最终还是只能在微信这个圈子里玩)。


而我其实一直渴望一个技术共享的世界,尤其是对 Web 技术,它本该用来消除一切平台和设备的阻隔,Chrome 产品部门有人说过:

Dicoverable(可探索)、Linkable(可链接)、Low Friction(少冲突)、Broad Reach (入口广泛)等等,这些都不是 Web 的本质。Web 的本质是 Open(开放)与 Decentralized (去中心化),这是万维网(WWW)的初衷,也是所有这些特性能成立的前提。

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现实中建立高墙壁垒自造规则的行为是技术革新还是其他目的呢?我觉得可能做技术的人比较在意这个,而广大普通用户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于逆来顺受,寻找各种替代方案,微信也因此壮大,在夹缝中寻找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那现在看来「小程序」也无疑算一种,而且在微信的语境下也顺理成章。

今天微信小程序绝对谈不上技术创新,小程序所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是 Web 技术的使命才对!而大家误认为这是微信的颠覆性创举,微信正在做的以及一直在做的都是跟 Web 绝对对立的事——封闭、限制、阻隔,为所有用户和第三方服务建了一套微信特色 GFW。 而万维网从来不是这么玩的,也不会在这样的环境里得到进步,在今天各界的狂欢中,我再一次对国内的技术环境尤其是 Web 这一块感到心酸。今后又会诞生出多少只会微信那套语言专为微信小程序开发的程序员呢?其实现在已经有一大把,微信特色「H5 程序员」和「微信开发」了!

Published on 09 Jan 2017 · Find me on Twitter !

更新 Note | 设计时如何组织信息

更旧 Retrospect | 2016 年终随意总结

back to top